雙語導覽|台北金融科技展工作回顧

上個週末完成了2024年台北金融科技展(Fintech Taipei 2024)的雙語導覽工作,工作內容與性質都很有趣,客戶團隊也非常用心,很早就提供我們充分的資料。兩天下來看了上百家新創公司,也接觸了很多民眾。非常佩服新創公司致力解決企業經營或民眾生活的痛點,也對於各家公司的服務差異與行銷手法有了新的體悟。

其實兩年前(Fintech Taipei 2022)我們也曾協助過同樣的工作,很開心客戶再次找上我們。

這次的展會中出現許多具有同質性的服務,攤位上的行銷手法與人員解說方式,絕對會影響使用者的選擇。作為雙語導覽人員,除了將外國團隊的發言以口譯傳達給觀眾,也要在面對話少的行銷團隊時,使用主持的技巧和業者互動,讓聽導覽的民眾可以更認識業者沒有提及的有趣環節或事實;面對有備而來且解說逗趣的團隊,就讓他們盡情發揮,只要控制好時間並為觀眾回顧重點即可。

要做到這些工作,熟讀資料當然是最重要的事前準備,就像每個口譯及主持工作一樣,必須細心研讀,才能在現場扮演好「協助溝通」的角色。說到這裡,其實口譯工作與主持有些類似。平常做口譯時,重點是轉譯不同語言的資訊,並在文化差異之下輔助溝通;而在進行主持類的工作時,則是在同個語言之內,提取重要的訊息,或者向雙方提示溝通要點,藉此協助講者與聽眾溝通。這次的工作讓我又重新熟悉了主持的技巧,希望能成為下個主持工作的養分。

印象深刻的金融科技新創

藉由這次的工作,我也多認識了好多國內外金融業的新創公司及創新服務,以下簡單紀錄印象深刻的公司。

這次特別有印象的是香港提供數位轉型服務的公司 Synergy,他們的平台讓一般不具有程式背景的行政人員可以從紙本的作業環境出發,使用平台上的服務把紙本內容轉化成數位資料庫,等於是無痛進行數位轉型,是非常實用的服務。(讀碩班時認真上了三門不同的程式設計課,不過python還是學得「離離落落」〔li-li-lak-lak〕,所以看到這種無痛轉化成資料庫的服務非常感動🤪)

還有日本的新創 Billpay ,他們讓有意到日本做生意的商家可以輕鬆使用本地銀行匯款的方式收款。在公司的簡介裡,他們就直白地寫出外國人到日本做生意的痛點:文化差異是相當難以克服的環節。從這個角度出發,再加上他們發現了外國商家進駐日本時的收款難題,於是他們選擇提供一項簡單卻重要的服務,讓商家不需在日本註冊即能使用日本當地的轉帳收款功能,並以優惠的匯率將款項匯回給外國商家。看似非常簡單的服務,卻是解決痛點的利器。這家公司的行銷內容也做得很好,設計了非常直觀易懂的 DM,搭配統一的視覺設計,加上日籍執行長流利地英文介紹,連負責導覽的我們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外,金融業每年不乏針對投資人提供的看盤指南,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於2022年底開始大幅流行以後,各國金融科技新創都在以大數據整合資料,並彙整出具有明確指示的洞見分析(actionable insights),告訴使用者下一步該怎麼投資。有的廣納全球成千上萬隻股票的資訊,有的針對加密貨幣提供投資指引,有人針對特定市場的選擇權波動提出分析,也有企業專門針對加密貨幣的流動性 [註1] 導入自動作市商服務(Automated market maker,AMM),想辦法讓別人賺錢果然是賺錢的好方法呢。

另外比較大的分類還有防詐,例如多家國內銀行與公部門合作,建立「鷹眼聯盟」打擊詐騙。美國的企業 ID R&D 也提供辨識人臉活體(facial liveliness)、證件活體偵測(document liveliness)等神奇的識別服務(demo 影片讓我們導覽團隊非常驚艷,可惜他們不做民眾的生意,所以導覽時完全沒有打算向觀眾多作介紹)。

[註1]:在幣圈,貨幣的流動性很重要,白話來說就是會影響該貨幣給人的印象,流動性越高越好。因此流動性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LP)會收到獎勵,基於此理論,就有了AMM的服務。

新創事業的服務範疇

兩天下來看了破百家的新創公司或團隊,深感「服務種類」的設定也是一門大學問。

剛成立事業時,有的人會想要盡可能接到不同的案子,獲得各式各樣的客戶,等到事業發展至某個階段,能更深入了解目標客戶的需求後,才開始聚焦利潤最大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一家公司提供的服務五花八門,那麼在面向其它企業(B2B)時,也許確實能為客戶客製全面又完整的服務項目,但是若以一般群眾為目標對象(B2C),服務項目似乎是越單純越好,如此能讓民眾快速理解、記住並選用該服務。

這次參展的新創公司中,有些業者一開始就設定好服務的內容,針對不同的客群分別提出精準的解決方案,感覺上這是相對有效率的做法。只不過企業如果少了摸索期,要聚焦服務就更得仰賴領導人彙整資源與有效運用資金的能力。

不管如何,還是非常佩服這些新創公司的勇氣,願意放大幾個細微的痛點,發展並擴張成完整、便民的服務。

為新創事業提供翻譯的挑戰

除了這次幫金融新創公司提供導覽與口譯之外,上個月剛好也為某個新創加速器翻譯了一系列的影片字幕英譯。這些創辦人各個雄才大略,卻又能細膩處理細瑣的小事,看著他們用心經營品牌,在翻譯時就會提醒自己要更仔細求證、力求精準,希望能用微薄的力量協助企業經營者,把他們細心呵護的品牌發揚光大。

這類翻譯的挑戰在於,許多創新的服務目前還非常新穎,只能透過當事公司既有的文件或影片來了解他們的技術,沒有可以交叉比對的資料。有時候也沒有既定的英文術語,在翻譯時需要查找國外類似的服務,確認詞彙的準確度與外國人對該詞彙的反應與接收狀況。雖然具有挑戰性,但在工作時也能開拓眼界,所以還是很珍惜這些機會。

回到這次的雙語導覽工作,今年真的感謝可以再次參與 Fintech Taipei,讓我再次跨出平常熟悉的藝術舒適圈,也認識了更多正在蓬勃發展的新技術。

如果有科技類的雙語主持、雙語導覽等需求,也歡迎大家來信與我討論。(ryeryelin [at] gmail.com)

展覽|濟州道立美術館(二)野獸派大師馬諦斯、杜菲雙個展(Henri Matisse & Raoul Dufy):馬諦斯作品篇

第一次親眼看到馬諦斯的作品是在澳洲的美術館,雖然事隔多年,但現在仍然記得當時看到許多大師作品真跡的感動,畢竟在台灣很難有機會欣賞大師名作。(不過近期剛好奇美、高美館、富邦美術館都有大師名作展,近期要再找時間去走走!)

衝著馬諦斯的名號,這次旅行當然也特別安排來訪,希望再次感受野獸派大師的色彩魅力。

馬諦斯的作品展出於美術館二樓的空間,樓梯鋪著樸實的水泥磚,斗大顯眼的藍色標示牌在入口迎接觀眾進入馬諦斯的世界。

Photo by Rye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為翻印其剪紙創作的平板版畫(lithograph),但數量豐富的展品還是讓人流連許久。刊登於雜誌上的彩色剪紙創作,以抽象的形體搭配鮮明的對比,讓人目不轉睛。後面一系列深藍色的剪紙人像,在每個人物的肢體上都表現出柔和卻又飽滿的力量。(而且剛好是我工作室使用的藍色,太喜歡了!)

Photo by Rye
Photo by Rye

來到更後面的展區,繪畫作品下方都配上創作草稿,而草稿是馬諦斯創作時經常使用的手法。英國作家 Susan Sellers 寫到:「馬締斯的素描,讓我想起寫作時打草稿的過程,而這也是馬諦斯自己提過的比喻。就像作家改寫句子的時候一樣,他也會在每次完成一幅新的素描圖稿時,有了新的發現。」[1]

馬諦斯早期的作品以繪畫為主,但六十幾歲開始,因為身體狀況惡化,所以改以剪紙的方式進行創作,也從他的「折衷方案」出現以後,藝術界誕生了新的創作媒材。[2]

Photo by Rye

濟州島美術館的參訪觀眾不多,可能也和整座島的氛圍很像吧,多數地方都不會很擁擠,給人很舒服的感覺。美術館二樓戶外庭園設計的很美,四周沒有其他觀眾,所以我可以一個人享受這片寧靜。

濟州道立美術館二樓的庭園風景,搭配涼涼的天氣,整體環境真的非常舒適!Photo by Rye

另外也不得不說,韓國人真的很會行銷!隨意走進一間韓國咖啡店或甜點店,都可以看到店裡擺滿可愛的文創商品,美術館的展覽當然也不例外!濟州島美術館的藝術商店裡有販售這次展覽的紀念小物,包括手提袋、明信片、筆記本等等,每個觀眾幾乎都會買些紀念品回家,買氣可說是很旺。

旁邊的兒童美術區特別擺了很多色紙讓小朋友也能體驗剪貼的樂趣,還做了橡皮圖章讓觀眾可以搭配使用,如果有時間能待久一點,真的會想好好坐下來,親手做一張卡片寄給朋友。

這次雙個展的周邊商品。Photo by Rye
牆上也貼滿了由觀眾完成的作品。不過不曉得先前是否有相關的 DIY 工作坊,因為牆上的每幅作品都做得很棒!如果全部都由觀眾自發完成,那真的很讓人欽佩韓國觀眾的創意。
Photo by Rye

這次的展覽其實是以雙個展的形式呈現,之前也有針對另一位藝術家勞爾・杜菲(Raoul Dufy)寫過相關文章,歡迎大家點進來閱讀。

延伸閱讀:濟州道立美術館|野獸派大師馬諦斯X杜菲雙個展(Henri Matisse & Raoul Dufy)——杜菲作品篇

若有藝術文章翻譯,或者藝術家講座/座談等口譯需求,也歡迎來信與我聯絡。ryeryelin [at] gmail.com

參考資料:

[1] Matisse’s multiple sketches remind me of the drafting process of writing – an analogy the painter himself used. Like a writer rewriting a sentence, he argued that he made new discoveries with each fresh attempt. by Susan Sellers

[2] UK Tate

最新譯作|跟著麥肯錫顧問預測《競爭者的下一步》

[10/2024 更新] 本書榮獲2024年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金書獎」!此獎項的設立目的為推薦合適書目給中小企業經營者,期許經營者透過閱讀提升經營能力並拓展視野。此次得獎非常感謝出版社與編輯的選書,讓我有機會共享這次的得獎榮耀,也期待日後能對台灣的知識傳播與推廣貢獻更多棉薄之力。

去年下半年翻譯的《麥肯錫:競爭者的下一步》出版了!網路書店上看到的書名其實超級長:《麥肯錫:競爭者的下一步——來自麥肯錫團隊的競爭行為預判調查,1,825名主管的經歷總合,協助你看穿對手底牌,搶占獲利》,不過這也能讓讀者對書中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圖片取自大是文化

作者先以「不理性的競爭對手」破題,說明他在麥肯錫擔任顧問時,客戶常跟他反應競爭對手有多不理性。但對手若不理性,怎麼有辦法躍升成客戶主要的競爭對手呢?以此提問一語點醒夢中人之後,作者開始將書中的內容分成兩大部分,一步一步地探討競爭對手會有的心態:

第一部 再不理性的策略,都有規則可循

第一章 如果我是他,會怎麼做?
第二章 破解不同類型的對手
第三章 當你出招,他們會如何反應?
第四章 來自麥肯錫的競爭行為調查

競爭對手的背景五花八門,所以作者先在第一部分先詳細地教讀者如何辨識競爭對手的類型,方便後續針對不同類的競爭對手各個擊破。

第二部 競爭對手心態分析

第二部分則先從不同行業的專家汲取分析經驗,包括考古學家、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護理師等等,看看各個領域的人士會如何分析無法透過對話理解的對象(例如考古學家不能跟古人親口對話、嬰兒也不會開口告訴護理師他們的想法)。

後面的章節中,作者接續應用各界專家的洞悉技巧,並大方公開他擔任麥肯錫顧問時,常常會帶客戶做的商戰演練(war game),讓客戶可以預測競爭對手的每一步棋會怎麼下,並一一分析該如何回擊,搶佔競爭優勢。 

第五章 🕵️‍♀️ 向考古學家學習,找出對手行為的規律 

就算已經找到答案了,還是要繼續搜集資料,因為累積的證據越多,有時候會出現不同的解讀。

書中舉證了幾個考古學的研究案例,說明推翻過去研究的例證,以及過程如何發生,除了學習商戰心裡,也可以一窺不同領域專家面對的難題,內容相當有趣。

第六章 ⚔️ 透過商戰遊戲,化身對手體驗決策

商戰遊戲讓麥肯錫的客戶能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體驗對手做決策的心態,並試想自己若是對方,有可能會做什麼決策。

書中詳細介紹了如何設計商戰遊戲、如何演練、演練過程中的訣竅,讓讀者能一步一步跟著做,並把遊戲應用於實際工作之中。

第七章 🏢 建立競品分析部門,專注分析對手 

更了解對手以後,就可以做更徹底的分析,成立一個專責部門就能以系統性的方式來完成這項工作。

這個章節介紹了𩇕品分析部門需要的人才、能力、系統,一樣提詳細的步驟,作者提到「每人都認為自己了解什麼是競爭情報,但大多數人其實不懂。」書中也提出自己服務過的客戶案例(金融服務公司),把了解競爭情報的關鍵大方公開給讀者。

第八章 🧐 弄清楚你和對手「哪裡不一樣」

既然競爭對手不會做出不理性的決策,那麼每個「看似不理性的行為」背後,一定有符合邏輯的答案。本章節簡短複習了前面的重點,幫助讀者更了解競爭對手,藉此能預測「競爭者的下一步」。

裡面的演練步驟非常詳實,讓讀者可以學會如何實作,也可以按照書中的詳細教學成立競品分析部門,建立一套可以對競爭對手行為作出回應的系統。

若對以上的內容有興趣,歡迎讀者購書支持,從中學習如何讓你的公司有效擊退競爭對手!

購書連結請點此。(歡迎讀者透過本站連結購書,支持我們繼續分享翻譯與接案心得)

✦ 幕後工作花絮 ✦ 夾縫中翻譯——翻譯商業交戰手冊的背後祕辛

實際翻譯時,我和另一位譯者一起合作,我們一起建立了詞彙表,也互相幫對方看稿。這樣的合作模式雖然繁複,但也可以確保內容更正確、易讀,對內容有疑義時也可以互相討論。除此之外,有了短暫的「同事」也讓自由接案的生活變得稍微豐富了一些,所以很開心能一起合作。

這本書的重複使用的專有名詞並不多,所以詞彙表很簡短,在合作上也沒有太多問題。對比幾年前翻譯《香港日記》 時的經驗,因為書中涵蓋作者在香港擔任總督五年以來的詳盡日記,裡面包含每次會見其他英美高層的經驗、與香港當地立法會成員的交流、與中國官員來回商討的移交事宜、香港區內各層級工作小組的工作會議等,提到的人名數量當然不在話下。當時還有五個人一起合作翻譯,所以對名詞統一性的要求更高也更嚴謹。

本次合譯書籍,最辛苦的部分是時程安排,因為我們必須在交付稿件給編輯之前先自行完成翻譯、校閱工作,還要留時間給對方審定,審定後也還要調整、討論、修改,所以時程上比較嚴格,算是這本書翻譯時比較會造成心理壓力的部分。

由於我不是以書籍翻譯為主的譯者,書籍以外的口筆譯工作佔據我很多時間,加上當時也還在唸研究所(那個學期還修了幾堂難度比較高、作業也比較多的課程),所以完成書籍這類大型專案對我來說很有壓力。

半工半讀的生活模式,讓我的假日幾乎沒有閒暇,我當時的做法是,把作業集中在平日(刻苦地)寫完,非上課日和週末則都拿來翻譯這本書。與我合作的譯者本身也有正職在身,所以我們都是咬著牙在下班後、週休期間把這本書翻譯完成,回想起來真的很佩服我們奉獻在這本書上的體力與心力。(雖然翻譯聽起來是文弱書生做的工作XD,但其實體力真的很重要!)

這次書籍的前半段跟後四分之一都是由我翻譯的,很感謝夥伴處理了中間麻煩的異業案例,讓我可以專心處理商業應用與顧問交戰的內容。

購書連結請點此。(歡迎讀者透過本站連結購書,支持我們繼續分享翻譯與接案心得)

若有書籍翻譯需求,歡迎來信與我聯絡。

我的信箱:ryeryelin [at] gmail.com

由藝術家主持的大型公共建設:墨西哥的查普爾特佩克公園

墨西哥的查普爾特佩克公園(Chapultepec Park)是一項非常大型的政府計畫,藝術家 Gabriel Orozco 曾在藝術講座的訪談中表示,該公園的面積約是紐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的二至三倍大,政府對此挹注許多資金也帶有高度期待,所以收到文化部長邀約主持計畫時,他本人也甚感驚喜。由於計劃內容幾乎都是他認為自己能勝任的工作,所以也很榮幸地接下此任務。

Image credit: Bosque de Chapultepec

由藝術家主導的文化與生態園區

執行專案時,他有一項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各項工作只要能由藝術家完成,就會請藝術家來負責,而不會找建築師來處理。話雖如此,藝術家也提到自己從小熱愛足球,所以很熟悉團隊運動,這讓他在需要團隊合作的時候,也能和建築師、工程師、環境專家等合作無間。

而之所以亟需多方合作,是因為此計畫希望將文化跟生態這兩個原本距離遙遠的面向相互整合,並讓公園成為更容易親近且以全人理念為本的園區。此外,藝術家也將墨西哥的歷史(一路從西班牙殖民時代之前延伸至今日)以及公園本身的歷史(例如園內有十七世紀便存在的火藥工廠),紛紛納入設計環節當中,除了建立史前博物館,也將過去的水壩設施改建成水上娛樂園區、泳池、以及弧形滑板場等多元空間(但他自己也說某些設施的存在其實有些政治不正確,因為會浪費很多水資源,對動物也不是那麼友善)。我想史蹟維護與創新本來就不是一項容易的工程,若還需結合生態保育,並符合政府及國人的期待,可以想見除了技術層面之外,人事層面的溝通也會是龐大的工程。

Image credit: Bosque de Chapultepec

善用既有資源的全人公園

瑞士藝評家 Hans Ulrich Obrist 在與 Gabriel Orozco 對談時,提到 Alison & Peter Smithson 這個雙人建築組合在執行公共計畫時重視的概念,也就是使用「現存」(as found)的設施或物件來進行規劃與重建,Orozco 也認同這樣的觀點,且認為要剔除已經存在的設施並重新建造是相當耗費金錢的事。

Orozco 認為,如果是把人造建築去除、騰出空間來種樹,那麼這樣還算可行,但他還是盡量利用已經存在園區裡的植物和樹叢,讓既有資源發揮價值,也更符合公共建設的成本考量。至於實際的作法,則是在設計園區時,使用藝術家本身最經典的圓形及弧形元素,以連續的弧形來繞過現存的樹木,保留既有的植物與生態,也讓公園有了新的面貌。

在第一、第二園區之間,原本有環繞墨西哥城(Mexico City)的高架高速公路(el periférico)阻隔,但現在也打通,讓行人、親子遊客、單車用戶能更容易往返,享受各個園區的設施。

省思與未來

然而,此計畫也招致墨西哥國內的文化人士批評,主因是墨西哥現有的博物場館資金不足,已經面臨許多維護、管理上的問題了,但政府卻大筆投資 4.4 億美元來興建這座新的園區。部分文化人士認為,這只是好大喜功的建設,對文化推廣並無太大助益。

在上週末文心藝所舉辦的藝術家的對談中,Orozco 親口表示,第四園區也將會於明年九月全面完工,整個園區裡面會涵蓋五座博物館,也會修復許多殖民時期至今的設施,園區免費入場,歡迎所有人入園,屆時我們也可以期待更多相關的介紹與報導。

Image credit: Winsing Art Place

Gabrial Orozco 是墨西哥當前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的作品,他的作品目前也於台北內湖的文心藝所熱烈展出,預計七月會再置換一些展品,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親自走訪,感受大師的藝術魅力。

若有藝術、文化、建築類文章翻譯口譯需求,也歡迎來信與我聯絡。(ryeryelin [at] gmail.com)

展覽|濟州道立美術館(ㄧ)野獸派大師馬諦斯、杜菲雙個展(Henri Matisse & Raoul Dufy):杜菲作品篇

今天來介紹濟州道立美術館(Jeju Museum of Art)的馬諦斯(Henri Matisse)與勞爾・杜菲(Raoul Dufy)的雙個展。這次雖是衝著馬諦斯的作品來訪,但另一位法國野獸派大師勞爾・杜菲的作品也精彩非凡,本篇先著重介紹其作品,下一篇會分享此次展出的馬諦斯作品和看展心得。

進入美術館後,首先到櫃台購買這次雙個展的門票,原價是兩萬韓圜,但剛好遇上展期的最後三天,美術館推出半價優惠,應該是希望在展期結束前,多多鼓勵觀眾進場吧!說實在的,這次的參觀人數不多,比起北美館、奇美博物館特展期間的假日人潮,濟州道立美術館的展場可說是相當清幽。

Image source: Jeju Museum of Art

透過票閘以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張利錫(CHANG Ree-Suok,장리석)的個展「年老畫家的獨白」(暫譯自「노(老)화가의 독백」,裡面確實寫了漢字「老」喔!)。因為這次來訪的時間有限,所以只匆匆地瀏覽了一下張利錫的作品,接著就趕緊前往這次重點關注的雙個展了。

有興趣且看得懂韓文的讀者,可以參考此處的官網連結。濟州美術館比較可惜的地方是英文資訊稍微不足,官網的英文介面是利用機器翻譯完成,資訊不是很清楚,載入的時間也太長,對非韓語的用戶來說不是非常友善。Image source: Jeju Museum of Art

這次展出的藝術家之一,是法國野獸派的其中一位開創成員勞爾・杜菲,他有「海洋藝術家」的稱號,而比較為人熟知的藝術大師馬諦斯則長年待在法國尼斯,創作也深受海洋的啟發,因此,這次雙個展的策展核心,便是側重表現兩位野獸派的法國藝術大師對於海洋的熱愛。展場入口的展牆設計便以此出發,在最前頭便以亮麗的藍色開場,準備帶領觀眾展開一場海洋藝術盛宴。

Photo by Rye

一樓首先看到的是勞爾・杜菲的作品,他使用的媒材多元,從水彩、油畫、膠彩,過度到布料樣式設計與掛氈創作,涉獵領域眾多,作品用色也都非常鮮明、搶眼。

展間內以媒材、主題為分野,展牆也依照作品調性分別塗上飽和度高的色彩。(比較可惜的是,展覽中的英文介紹不多,大部分都是以韓文為主。不過即便沒有文字輔助,觀眾還是可以透過作品直接感受到大師的藝術風采。)

打頭陣的是一系列以海港城市為主題的水彩畫作,接著有杜菲的自畫像,以及他為其夫人繪製的肖像。

Photo by Rye
這次展出的作品裡,我最喜歡的是這件小尺幅的油畫作品,看起來像是以詼諧手法仿製名畫《維納斯的誕生》的創作。筆觸看似隨性,卻又能精準地勾勒主體、增添氛圍,讓人能一再尋味。Photo by Rye

下一個鮭魚粉色的展間,是以「音樂」為主題元素,描繪了許多音樂會的場景、樂器的靜物畫。往下走來到織品樣式設計的展區,展牆塗上靜謐的深灰色,讓杜菲色彩鮮豔、樣式活潑的布料設計顯得更為亮眼。

帆布上印製的玫瑰花色澤豔麗,背景也還藏有前一個音樂主題展間中的小提琴元素。Photo by Rye
由杜菲完成的各式布料設計。Photo by Rye

下一個展區又回到以海洋為主題的創作。我很喜歡他調製出的湛藍色系,搭配上對比的暖橘色調,在海港、海產、貝殼這樣恬靜適然的風景和靜物畫作中,增添一抹活潑的氣息。

Photo by Rye

個展的最後以杜菲為西方世界古今名人繪製的巨幅油畫作品作結。館方首先是將這幅作品數位化,使用畫作中的各個元素來製作成動畫,再搭配壯闊的樂曲,對較年幼的觀眾十分具有吸引力,展間也有家長帶小朋友坐下來欣賞動畫作品。最後則掛上這件由多幅作品組成的長條鉅作,畫中的人物身旁也都寫上了他們的姓名,其中可見藝術大師達文西、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蘇格蘭機械工程師瓦特、英國物理/數學/天文學家牛頓、愛爾蘭物理/化學家波以耳等名人身影,畫面豐富又逗趣。

Photo by Rye

勞爾・杜菲的介紹到這裡結束,下一篇會介紹此次雙個展中展出的馬諦斯作品與美術館的環境。

接案筆記|口譯工作前失聲?自由工作者的自我健康照護議題

近期的某次活動口譯實在太過驚悚,一定要寫一篇記錄一下。活動前一週我突然重感冒,聲音沙啞甚至演變到直接到失聲的地步,眼看活動就近在眼前,要找人幫忙做也很不合義理,只能看遍醫生、用盡偏方,想辦法讓聲音恢復正常。

三次就診、兩次挨針

剛感冒的第一天就先去了某間假日有看診的診所拿藥,不過吃完三天份的藥以後,狀況似乎沒好轉,決定改去另一間診所治療。

第二間的醫生細心多了,除了對症下藥之外也解釋病因,她說喉嚨嚴重發炎是因為鼻涕倒流,加上我一直以來都有鼻竇炎,感冒就會反覆發作,因為鼻涕擤不出來,所以喉嚨發炎的情況也跟著惡化。當時也問了醫生可不可以打感冒針來加速緩解症狀,醫生也幫我打了針。三天下來,藥雖然都準時吃,但還搭配了一些偏方,所以可能反而讓藥效打折。

至於偏方有什麼呢?那幾天我嘗試了各種喉糖,妹妹也依照我的請託幫我煮了薑茶加蜂蜜,後來我又在網路上看到用鹽水漱口(漱到喉頭)可以消毒,甚至有網路文章說日本人會在脖子上綁蔥段,裡面的大蒜素可以保護鼻黏膜,我甚至連這件事也做了🤣。

吃藥的那幾天也很仔細地紀錄病情,讓醫生可以在回診時提供最合適的照護方式以及用藥。

等第二次的藥吃完以後,我還是無法正常發聲,只好在第二次回診時,再請醫生幫我打第二針。聽完我描述的症狀後,醫生也幫我換了不同的藥,還提醒我工作前能不講話就不講,讓喉嚨好好休息(感謝我的家人陪我在家度過比手畫腳的六天)。經過這麼多的努力,才讓狀況穩定下來。

用200%的力氣「說話」

當天到了活動會場以後,等作者一現身,我就馬上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先去和他寒暄,順便暖暖嗓。這麼做其實是有個小心機,因為我失聲的這幾天講英文的聲音比中文更微弱,但活動中我必須為他提供中翻英的耳語同步口譯,所以想在活動開始前先讓他知道我的身體狀況(感冒),也讓他熟悉我的口音和目前的說話方式。

好在正式活動時一切順利,事後台下認識的聽眾還說聽不出來有沙啞,真是太好、太好了!(我的蔥段可是還帶在身上,喉嚨能不好嗎🤣)活動結束後也有收到作者的稱讚,代表我的神智應該也恢復得很清楚,可以在進行耳語口譯時,讓他清楚理解與談人和觀眾的提問。總之,活動能順利結束真的很開心!

回顧當時的狀況,當下真的是用盡了200%的力氣在「說話」這件事上,才能有正常的聲音表現。在拿起麥克風時,要讓觀眾覺得悅耳;為外國作者進行耳語口譯時,雖然壓低音量,但也要確保音質清楚、易辨。在感冒的情況下,要同時做到這兩件事情,真的非常辛苦,活動後也很快又掉回失聲地獄了。

這次的經驗讓我想起以前上口譯課的時候,老師總說實際的口譯工作中,口譯本身只是小小的一個環節,周邊還有很多眉眉角角,才是工作順利的關鍵。與此同時,身體健康也真的是自由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口譯員把自己照顧好,才是對工作負責的態度。而工作前的每個選擇,不管是飲食、睡眠、行程安排,也都要事先計畫,每個決策也都很重要。

口譯員的事前準備

這次因為準備的時間很充足,所有在從家裡北上的路程中,我選擇一路補眠,而不是繼續惡補今天的活動資料。因為我知道自己已經很熟悉這個主題,也能好好應對,所以在感冒的狀況下,讓自己精神能處在最佳狀態才是第一要務。

工作當晚吃的晚餐、喝的飲品,也都是符合自己身體習慣、平常吃都很能接受也能帶給我滿滿能量的食物。寫下這些是要說明,所有的環節都是不可輕忽的一環,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都是影響工作表現的關鍵。

最後記錄一下,第三次回診時詢問耳鼻喉科醫生,哪些偏方可以繼續做、哪些最好不要,分享給大家。醫生說薑茶會讓喉嚨鎖起來,鹽水漱口也太過刺激(當時心想真是毀了),只要多喝溫水就好,加蜂蜜到溫水裡也沒問題。總之也學到一課啦!工作前一定要加倍用心照顧自己,絕對不能感冒,感冒也絕對不能信偏方LOL

加碼喉糖心得(不斷更新)

舒立效一含進嘴裡,真的會有立即舒緩的效果,感覺蜂蜜在口腔裡化開,有溫潤的感覺,但持續的時間比較不長,個人感覺比較適合緊急需要發言但時間不長的場合。龍角散沒有那麼立竿見影,但效果比較持久,感覺比較適合需要較長時間講話的時候。

若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透過內文連結購買商品,支持我繼續分享工作心得。

*舒立效蝦皮購買連結

*龍角散蝦皮購買連結

最新譯作|前港督彭定康《香港日記》

英國人向來以隱晦的表達方式出名,在翻譯彭定康的著作時,真的深刻感受到轉譯英國文本所帶來的挑戰。

有時翻譯到某些看似戲謔的段落,不太確定作者究竟是真有所指還是只是譬喻,就算查詢了相關人物的出身背景也無法理出頭緒,後來只好節錄相關段落來和英國朋友討論。

但對方即使是和作者共享同樣文化的母語人士,也還是需要臆測那些晦澀的用語究竟所指為何,畢竟只從前後文的角度出發,確實仍然無法完整地了解脈絡。況且政治人物的華麗辭藻又比常人更加地不直觀,就連對母語人士來說都是如此。因此在處理翻譯時,往往還需要搭配對當時大環境及時代歷史的理解,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意涵(超級感謝老師幫大家校稿並精闢地指出相關史實)。

1996年7月4日的香港立法會特別會議上,彭定康答詢。 圖/法新社 

轉譯反諷的語氣則是另一項挑戰。在這樣的日記文體中,作者常以反諷的語句來作結,但翻譯時是要保留問句的形式,還是要直接轉譯成意義相反的肯定句句式,這也形成翻譯過程的一大難點。

有些地方保留反詰語氣,連作為投入很多時間在這本書身上的譯者都會覺得意思不夠清楚,有時甚至等繼續往後翻譯幾頁以後再回頭看,就會忘記作者當時的立場了,這種時候我會覺得直接轉譯也許會比較合適。但另一方面,反詰語氣又是作者的行文特色之一,如果保留得不夠多,似乎又無法呈現出作者的風格。其中的權衡與拿捏,真的是譯者一生的課題。

《香港日記》彙集了最前港督彭定康自1992年4月至1997年6月間,五年港督生涯的詳細記載,字裡行間除了可以看到他對香港這一殖民地的熱情、執政的信念,也能一窺政治人物的生活日常。

本書的英文原著於2022年6月初本,這本華語譯作更是集結六位譯者之力,才在半年間翻譯完成,並於2023年5月在台灣上市。

我自己在翻譯這本書時也同時在寫碩士論文,那段日子裡每個禮拜的時間都不夠用,週休二日也幾乎沒有放過假。到後來書稿排版完成,也花了整整一個下午才把自己的章節校訂完成。雖然充滿血淚,但很榮幸可以參與這本書的翻譯,讓我對曾經熟悉的城市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此購買

若有書籍或各類中英翻譯需求,也歡迎來信與我聯絡。

中英口譯|藝術雙年展導覽口譯

很久沒有發文了,趁著重回我最愛的藝術口譯懷抱之際,想來寫一些心得。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以前,我在口譯學校上了兩年扎實的課程,說是血淚交織的兩年絕對不為過(所以沒空發文QAQ)。課堂上我們由淺入深接觸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口譯技巧,我們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因為台灣的口譯市場不夠大,單靠一個領域通常無法養活自己,所以從財經、綠能、電動車,到電影製片、政令宣導、永續農業,我們接觸了非常多不同類型的議題。了解這些議題背後的技術、理論,真的很花時間,而且就算投入時間也不一定能徹底了解背後的運作邏輯。

但是對我來說,藝術和上述的各種議題完全不同,可以重新擁抱藝術口譯工作,投向自己最喜歡也最了解的領域,對我來說真的太幸福了。

有同學說藝術很抽象、難懂,當代藝術更是如此,可是我真的非常喜歡。

Photo by Prof. Lu Pei-yi

剛好這次也有機會翻譯策展論述,對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最重要的是策展人挑的作品都非常厲害,每件作品都很有寓意也毫不覺得空洞。當我穿梭在實體作品之間,在展場呼吸那樣的空氣,對我來說真的是最自然也最放鬆的事情了。也許真的也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才最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口譯服務吧。

雙年展展場照片。Photo by Rye

回想大學期間初初來到台北,發現這個城市每個月都有好多新的展覽可以看,從美術館到替代空間,從商業畫廊道各校美術系的畢業展,大小活動從不間斷。於是我在大學期間跑了好多地方到處看展覽,也參與美術系老師發起的藝術計劃,集體創作的成品也有在幾個地方展出……上系上的課都沒這麼認真(笑)。

後來到澳洲交換的那段時間,特別選了校內的亞洲當代藝術、藝術史、藝術創作入門還有攝影藝術課程,學期間每每有空也會去參觀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到其他城市旅遊也不例外。除了官方的大型美術館,也走訪商業畫廊和小型的展覽空間。後來還有段時間長期住在雪梨,工作之餘也報名擔任藝術節的導覽志工,在其他澳洲本地人都沒空的時候,我跟策展姊姊兩個人單槍匹馬(?)跑到當地藝術學校宣傳活動。長往返香港的日子裡,也絕對不可能錯過藝博會和香港的商業畫廊展覽。

Photo by Rye

過去累積的這些經驗,讓我在這幾年來翻譯策展論述或是作品介紹時,都能多了一些畫面,多了更多想像空間。學翻譯時我們常常說沒有任何經驗是白費的,在藝術翻譯和口譯的領域,對我來說確實就是如此。

總之未來會繼續往藝術領域努力,期待之後可以跟更多活力滿滿的藝術專案合作,吸收更多的養分。

最新譯作|《改變未來的100件事:2021年全球百大趨勢》

去年也有翻譯這本書,那是我第一本在博客來上架的譯作,可惜博客來的架上每年都只會保留這套書的最新版本,現在上面已經看不到2020版的書了(>_<)。

但這就表示,最新版的「2021年全球百大趨勢」已經在四月底時於博客來上架啦!

不難想像,2021 年的新書一定和疫情有關,書裡介紹了好多世界各地企業因應武肺的調適策略與做法,十大主題包含:

文化 Culture
科技 & 創新 Tech & Innovation
旅遊 & 觀光 Travel & Hospitality
品牌 & 行销 Brand & Marketing
食品 & 飲品 Food & Drink
美容 Beauty
零售 Retail
工作 Work
醫療保健 Health
金融 Finance

內容精彩有趣,全國三級警戒期間,買本書回家發掘新的靈感吧!

購買通路:博客來(每年架上只有最新版)、金石堂

看完之後歡迎留言,或到 Instagram 和我分享心得唷!

如果有書籍翻譯需求,也歡迎來信詢問。ryeryelin@gmail.com

文章翻譯|澳洲木瓜霜可以拿來當護唇膏嗎?Lucas’ Papaw木瓜霜發言人親自解答木瓜膏的正確用法!

以前在澳洲時常幫朋友代購澳洲商品,木瓜膏當然是很受歡迎的選項,現在台灣也很容易就可以買到正版的木瓜膏了,讚嘆木瓜膏功效的同時,你知道木瓜膏正確的用法嗎?

以下內容翻譯自Mashable網站,由Lucas’ Papaw木瓜霜公司的發言人親自解答木瓜霜的功效,澳洲人手一條的熱賣品,功效究竟如何,請繼續往下看吧!

Lucas’ Papaw木瓜霜(或稱木瓜膏)是澳洲非常熱銷的商品,不過也有人認為,它其實只是賣得比較貴的凡士林。

一條木瓜膏大約5澳幣,澳洲人喜歡拿它來對付乾燥龜裂的嘴唇,而該品牌本身也表示,雖然木瓜霜不是什麼保濕類的產品,但它確實可以修復乾裂的嘴唇。

雖然大家很喜歡這項商品,而且該公司的產品包裝和網站上也都清楚標示了產品成分,但還是有很多人針對「木瓜霜到底含有哪些成分」撰寫部落格文章。木瓜霜由木瓜、凡士林製成,並加入少量的秘魯香膠來增加香氣,不過在所有成分當中,木瓜只佔了4%,因此來自墨爾本的化妝師Wanda Waller就曾說過,木瓜霜充其量就只是凡士林,而且這項產品其實對人體不好。她曾在臉書發文寫到,她從來不會在她自己或者她的客戶身上使用木瓜霜,「我覺得澳洲沒有什麼比木瓜霜還更受推崇的產品了,不過其實,木瓜霜只是經過重新包裝、賣得比較貴的凡士林,Lucas’ PaPaw的木瓜膏裡面含有的凡士林比木瓜還多很多。」Waller提到,每公克的木瓜霜裡,其實只含有39毫克的木瓜發酵物,換句話說,木瓜霜裡有96%的成分是凡士林,只有4%的成分是木瓜。

Lucas’ PaPaw不管在產品包裝或網站上都有清楚地列出成分,針對外界的批評,該公司的發言人Karyn Lees對Mashable Australia表示:「這105年以來,我們有好多用戶都為木瓜霜大力背書,這就說明了我們的產品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木瓜霜也『不只是凡士林』而已。」產品中的有效成分是來自澳洲當地的木瓜,而不是使用海外的木瓜粉。在當地的木瓜經過發酵後,該公司便會從中萃取酵素,用以製造木瓜霜。

「我們一定會加入少量的有效成分,但是其他品牌就不同了,他們用的是未經發酵的木瓜萃取物。新鮮的發酵木瓜非常具有療效,因此必須酌量添加,否則用在人體上,效力會太強,會『灼燒』我們的皮膚。」該公司的發言人Lees如此說道。

Lucas’ PaPaw至今仍使用100年前創作出來的配方來製造木瓜膏,Lees說:「這些利用簡單成分所調製出來的配方,是創辦人家族的珍貴遺產。木瓜可以去除雜質,而且也有殺菌、消毒的功用,凡士林則是可以幫助傷口癒合。」

保濕爭議

化妝師Waller提出的想法,在澳洲收到許多不同的回應,有人驚訝,有人支持,也有人批評。除了說明成分,Waller還表示凡士林對人體其實不太好。Lucas’ PaPaw則說,他們只使用醫療等級的凡士林,原料經過嚴格的認證,所以可以確保產品的安全及品質。

Waller在臉書發文表示,「凡士林是石油產業的副產品,原料是經過精煉且重度加工的原油。」但Lucas’ PaPaw的發言人表明,之所以會有人散佈和凡士林有關的疑慮,是因為受到假消息的混淆,「過去有一段時間,市面上充斥以低成本精煉及製造的凡士林,但我們的木瓜膏使用的是醫療等級的凡士林,會經過更進一步的過濾、加工,以消除致癌物和雜質。」

此外,化妝師Waller還提到木瓜膏會阻塞毛孔,也會降低皮膚本身排毒的速度,「如果要做保濕乳霜,這是最便宜的作法,會讓使用者覺得皮膚變得超級好,但其實這種產品對人體不好,凡士林只是在皮膚表面創造一層薄膜,讓水分出不去也進不來。」

木瓜膏的正確用法

發言人告訴我們,木瓜膏的功效本來就不是保濕,但它確實可以鎖水,也可以修復乾裂的嘴唇。「如果你要舒緩或修復發炎、乾裂、受傷的部位,那用在嘴唇上就很適合。這幾年大家很流行用木瓜膏來當護唇膏,這當然不會對人體有害啦,而且也會讓你覺得很保濕,不過美容保養從來不是我們的考量,我們的重點會放在它的療效上。」

該公司並未提倡將木瓜膏用作護唇或保濕類的產品,發言人如此說道:「木瓜膏可以幫助鎖住身體本身的水分,不會讓皮膚變乾,因為我們的成分當中含有凡士林。科學研究也顯示,凡士林不會像有些臉書文章中說的那樣,它不會阻塞毛孔,只是幫助鎖水。」

1910年,Thomas Lucas博士在澳洲布里斯本發明了木瓜膏,他本身是植物學家,也是醫療從業人員,他認為木瓜膏是有史以來最棒的天然藥物。

然而,木瓜膏雖然可以修復傷口,卻不能幫嘴唇補水,所以如果要滋潤嘴唇,那你最好使用其他保濕類的產品。

以上翻譯自Mashable文章,原文出處

RYE LIN ART & TRANSLATION 擅長藝術、美妝、行銷類的翻譯,如有廣告文案、行銷簡報翻譯需求,歡迎歡迎來信詢問。ryeryelin [at] gmail.com

除了英文、日文、粵語口筆譯服務,我們也提供澳洲課業輔導,針對 Certificate IV 到 Advanced Diploma 等各級課程提供服務,協助的案次已超過百件。

課輔團隊介紹

👩🏻‍💻目前資歷5+年

💯團隊成員雅思平均分數7+,多益全部都是金色證書

🇦🇺多位成員具有澳洲留學經歷,可提供最道地的諮詢服務

若有澳洲課業輔導需求,歡迎來信與我聯絡。pledge06 [at] hotmail.com

↓ ♡ 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們按個讚支持我們繼續寫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