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城市|漫步佛羅倫斯:藝文巷弄、畫廊、大教堂與手工藝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義大利每年有六千萬的觀光人口,是世界上第四多旅客走訪的國家。第一次來到義大利,我們選擇羅馬+佛羅倫斯的行程,兩個城市的感覺截然不同。在來到義大利之前,朋友跟我說佛羅倫斯比羅馬清閒許多,實際踏上這片土地後確實感覺如此。佛羅倫斯也被譽為文藝復興的誕生地,城市裡的藝術氛圍十分濃厚,果然也名不虛傳。

從下榻的飯店往前走,五分鐘左右就會遇到充滿藝術氣息的小巷。

我們路過一間放滿各種素描用具的空間,探頭一看感覺是藝術學院,查了資料發現是一所國立的藝術高中。

飯店附近小巷內的藝術高中。Photo by Rye

沿路也有很多美術用品店和小型畫廊,從門外看格局大多很細長,往前走別有洞天,還有一整個像地下酒窖般的空間,擺滿不同藝術家的油畫作品。

從藝術高中往前走幾步,就看到一間小型藝廊。Photo by Rye
藝廊地下室一隅。Photo by Rye

不得不說義大利人的生活步調也很悠閒,隔了幾天在街上隨意漫步時,又遇到一家即將開展的畫廊,裡面已經擠滿了人,但老闆還在外面悠閒地掛畫、調整門口招牌XD。

開幕當天牆上居然還有還未掛上畫作的吊線(笑)。Photo by Rye

人文氣息濃厚的佛羅倫斯,路邊到處都是教堂、雕刻牆面,連政府的辦公廳舍都位在中世紀的特色建築裡,更遑論幾座大名鼎鼎的大教堂,其建築更甚讓人嘆為觀止。

哥德式結合文藝復興建築:聖母百花大教堂

佛羅倫斯的中古世紀建築有兩個主要風格——羅馬式與哥德式建築,而聖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 Cathedra,常以義大利文名稱 Duomo 為人所知)的建造過程漫長,幾經時空變化,也融合了羅馬、哥德等多種建築風格於一身。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從 1296 年開始動土,歷時了一百多年才真正完工,從最初的傳統哥德式風格,結合後來的文藝復興設計,到了 19 世紀又加上了新哥德式的立面外牆,整體建築非常壯觀,就算在夜晚也非常動人。

聖母百花大教堂白天的外觀。Photo by Rye。

建築物外牆充滿細節,上面的幾何圖樣是以白、紅、綠三種要色系的彩色大理石構成,正面一朵大大的百合花是佛羅倫斯的市花,也暗示了佛羅倫斯城市名字的由來:佛羅倫斯在羅馬時期的地名為 Florentia ,即「花都」之意。

百花大教堂內部可以免費參觀,若要爬上教堂頂樓或是鐘樓,才需要額外買票參觀。教堂平日於上午 10:15 對外開放,我們在週三上午開放前半小時開始排隊,只排了大約半小時就進到裡面了。

穹頂的壁畫以天堂、地獄為主題,也描繪了耶穌、聖人、天使,還有七美德與七宗罪。由於百花大教堂的穹頂是世界最大的磚造建築,高度當然不在話下,從下方仰望很難看清楚畫作,若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專門介紹穹頂這幅壁畫的文章喔。

哥德式建築:新聖母大殿

新聖母大殿(Bascil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也屬於哥德式建築,大殿靠近精品街,所以我們沿路先經過了 Giorgio Armani、Gucci、Celine、Balenciaga、Prada 等品牌,好幾間甚至都是品牌旗艦店,也有頂級珠寶品牌 Chopard,路的盡頭則是 Salvado Farragamo 的大型博物館,再往前走就是我也特別走訪的現代美術館 Museo Novecento(改天會再寫文章介紹)。

新聖母大殿。Photo by Rye。

大殿附近的手工藝市集,攤位數雖然不多,但每一間都讓人非常驚艷。手作的原木鋼筆、石版彩畫、手作皮件…… 很多都是在台灣沒有看過的創作,欣賞完大教堂和藝術品之後,真的會覺得是只有佛羅倫斯人才做得出來的東西。更可貴的是這個市集裡的商品都是義大利人手工製作,攤位旁就擺著小型工作區現場直接製作商品,不用擔心會是淘X批貨的商品。

鋼筆店背面掛的海報放滿老闆手工製作產品的照片。Photo by Rye

佛羅倫斯有名的香氛品牌,店址就位在百年建築物裡,裡面也擺滿了中古世紀的畫作、器皿,以及富麗堂皇的壁畫。超過 10:00 進入店內甚至要排隊,商店除了可以買紀念品,本身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景點。

百年香水店店內一隅。Photo by Rye

路上的餐廳、工作室、精品店、義式冰淇淋(gelato)店,也全都位在漂亮的歐式建築裡。

Photo by Rye。

這次在佛羅倫斯待了六天五夜,漫步藝術氣息濃厚的街道,參觀了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ies)、Museo Novecento,還有百花大教堂、聖十字墊(Basilica of Santa Croce)的內部,仍然覺得意猶未盡。希望以後還有機會造訪這座美麗城市。

國外看展|濟州道立美術館(二)野獸派大師馬諦斯、杜菲雙個展(Henri Matisse & Raoul Dufy):馬諦斯作品篇

第一次親眼看到馬諦斯的作品是在澳洲的美術館,雖然事隔多年,但現在仍然記得當時看到許多大師作品真跡的感動,畢竟在台灣很難有機會欣賞大師名作。(不過近期剛好奇美、高美館、富邦美術館都有大師名作展,近期要再找時間去走走!)

衝著馬諦斯的名號,這次旅行當然也特別安排來訪,希望再次感受野獸派大師的色彩魅力。

馬諦斯的作品展出於美術館二樓的空間,樓梯鋪著樸實的水泥磚,斗大顯眼的藍色標示牌在入口迎接觀眾進入馬諦斯的世界。

Photo by Rye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為翻印其剪紙創作的平板版畫(lithograph),但數量豐富的展品還是讓人流連許久。刊登於雜誌上的彩色剪紙創作,以抽象的形體搭配鮮明的對比,讓人目不轉睛。後面一系列深藍色的剪紙人像,在每個人物的肢體上都表現出柔和卻又飽滿的力量。(而且剛好是我工作室使用的藍色,太喜歡了!)

Photo by Rye
Photo by Rye

來到更後面的展區,繪畫作品下方都配上創作草稿,而草稿是馬諦斯創作時經常使用的手法。英國作家 Susan Sellers 寫到:「馬締斯的素描,讓我想起寫作時打草稿的過程,而這也是馬諦斯自己提過的比喻。就像作家改寫句子的時候一樣,他也會在每次完成一幅新的素描圖稿時,有了新的發現。」[1]

馬諦斯早期的作品以繪畫為主,但六十幾歲開始,因為身體狀況惡化,所以改以剪紙的方式進行創作,也從他的「折衷方案」出現以後,藝術界誕生了新的創作媒材。[2]

Photo by Rye

濟州島美術館的參訪觀眾不多,可能也和整座島的氛圍很像吧,多數地方都不會很擁擠,給人很舒服的感覺。美術館二樓戶外庭園設計的很美,四周沒有其他觀眾,所以我可以一個人享受這片寧靜。

濟州道立美術館二樓的庭園風景,搭配涼涼的天氣,整體環境真的非常舒適!Photo by Rye

另外也不得不說,韓國人真的很會行銷!隨意走進一間韓國咖啡店或甜點店,都可以看到店裡擺滿可愛的文創商品,美術館的展覽當然也不例外!濟州島美術館的藝術商店裡有販售這次展覽的紀念小物,包括手提袋、明信片、筆記本等等,每個觀眾幾乎都會買些紀念品回家,買氣可說是很旺。

旁邊的兒童美術區特別擺了很多色紙讓小朋友也能體驗剪貼的樂趣,還做了橡皮圖章讓觀眾可以搭配使用,如果有時間能待久一點,真的會想好好坐下來,親手做一張卡片寄給朋友。

這次雙個展的周邊商品。Photo by Rye
牆上也貼滿了由觀眾完成的作品。不過不曉得先前是否有相關的 DIY 工作坊,因為牆上的每幅作品都做得很棒!如果全部都由觀眾自發完成,那真的很讓人欽佩韓國觀眾的創意。
Photo by Rye

這次的展覽其實是以雙個展的形式呈現,之前也有針對另一位藝術家勞爾・杜菲(Raoul Dufy)寫過相關文章,歡迎大家點進來閱讀。

延伸閱讀:濟州道立美術館|野獸派大師馬諦斯X杜菲雙個展(Henri Matisse & Raoul Dufy)——杜菲作品篇

若有藝術文章翻譯,或者藝術家講座/座談等口譯需求,也歡迎來信與我聯絡。ryeryelin [at] gmail.com

參考資料:

[1] Matisse’s multiple sketches remind me of the drafting process of writing – an analogy the painter himself used. Like a writer rewriting a sentence, he argued that he made new discoveries with each fresh attempt. by Susan Sellers

[2] UK Tate

國外看展|濟州道立美術館(ㄧ)野獸派大師馬諦斯、杜菲雙個展(Henri Matisse & Raoul Dufy):杜菲作品篇

今天來介紹濟州道立美術館(Jeju Museum of Art)的馬諦斯(Henri Matisse)與勞爾・杜菲(Raoul Dufy)的雙個展。這次雖是衝著馬諦斯的作品來訪,但另一位法國野獸派大師勞爾・杜菲的作品也精彩非凡,本篇先著重介紹其作品,下一篇會分享此次展出的馬諦斯作品和看展心得。

進入美術館後,首先到櫃台購買這次雙個展的門票,原價是兩萬韓圜,但剛好遇上展期的最後三天,美術館推出半價優惠,應該是希望在展期結束前,多多鼓勵觀眾進場吧!說實在的,這次的參觀人數不多,比起北美館、奇美博物館特展期間的假日人潮,濟州道立美術館的展場可說是相當清幽。

Image source: Jeju Museum of Art

透過票閘以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張利錫(CHANG Ree-Suok,장리석)的個展「年老畫家的獨白」(暫譯自「노(老)화가의 독백」,裡面確實寫了漢字「老」喔!)。因為這次來訪的時間有限,所以只匆匆地瀏覽了一下張利錫的作品,接著就趕緊前往這次重點關注的雙個展了。

有興趣且看得懂韓文的讀者,可以參考此處的官網連結。濟州美術館比較可惜的地方是英文資訊稍微不足,官網的英文介面是利用機器翻譯完成,資訊不是很清楚,載入的時間也太長,對非韓語的用戶來說不是非常友善。Image source: Jeju Museum of Art

這次展出的藝術家之一,是法國野獸派的其中一位開創成員勞爾・杜菲,他有「海洋藝術家」的稱號,而比較為人熟知的藝術大師馬諦斯則長年待在法國尼斯,創作也深受海洋的啟發,因此,這次雙個展的策展核心,便是側重表現兩位野獸派的法國藝術大師對於海洋的熱愛。展場入口的展牆設計便以此出發,在最前頭便以亮麗的藍色開場,準備帶領觀眾展開一場海洋藝術盛宴。

Photo by Rye

一樓首先看到的是勞爾・杜菲的作品,他使用的媒材多元,從水彩、油畫、膠彩,過度到布料樣式設計與掛氈創作,涉獵領域眾多,作品用色也都非常鮮明、搶眼。

展間內以媒材、主題為分野,展牆也依照作品調性分別塗上飽和度高的色彩。(比較可惜的是,展覽中的英文介紹不多,大部分都是以韓文為主。不過即便沒有文字輔助,觀眾還是可以透過作品直接感受到大師的藝術風采。)

打頭陣的是一系列以海港城市為主題的水彩畫作,接著有杜菲的自畫像,以及他為其夫人繪製的肖像。

Photo by Rye
這次展出的作品裡,我最喜歡的是這件小尺幅的油畫作品,看起來像是以詼諧手法仿製名畫《維納斯的誕生》的創作。筆觸看似隨性,卻又能精準地勾勒主體、增添氛圍,讓人能一再尋味。Photo by Rye

下一個鮭魚粉色的展間,是以「音樂」為主題元素,描繪了許多音樂會的場景、樂器的靜物畫。往下走來到織品樣式設計的展區,展牆塗上靜謐的深灰色,讓杜菲色彩鮮豔、樣式活潑的布料設計顯得更為亮眼。

帆布上印製的玫瑰花色澤豔麗,背景也還藏有前一個音樂主題展間中的小提琴元素。Photo by Rye
由杜菲完成的各式布料設計。Photo by Rye

下一個展區又回到以海洋為主題的創作。我很喜歡他調製出的湛藍色系,搭配上對比的暖橘色調,在海港、海產、貝殼這樣恬靜適然的風景和靜物畫作中,增添一抹活潑的氣息。

Photo by Rye

個展的最後以杜菲為西方世界古今名人繪製的巨幅油畫作品作結。館方首先是將這幅作品數位化,使用畫作中的各個元素來製作成動畫,再搭配壯闊的樂曲,對較年幼的觀眾十分具有吸引力,展間也有家長帶小朋友坐下來欣賞動畫作品。最後則掛上這件由多幅作品組成的長條鉅作,畫中的人物身旁也都寫上了他們的姓名,其中可見藝術大師達文西、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蘇格蘭機械工程師瓦特、英國物理/數學/天文學家牛頓、愛爾蘭物理/化學家波以耳等名人身影,畫面豐富又逗趣。

Photo by Rye

勞爾・杜菲的介紹到這裡結束,下一篇會介紹此次雙個展中展出的馬諦斯作品與美術館的環境。